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会发展为智力障碍吗?

2021-12-14

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经历一个艰辛、漫长的过程!父母的陪伴能够给予孩子向上生长的力量和勇气,对于特需儿童的父母来说,则更需要有恒久的定力、耐心和智慧。

全面性发育迟缓

全面性发育迟缓是指5岁以下孩子在粗大运动、精细动作、言语理解与表达、认知、个人、社会、日常生活及活动等发育维度中存在2个及以上发育、发展维度的显著落后。

常见的发育障碍有:
唐氏综合征、脑性瘫痪、智力障碍、语言障碍、学习障碍、社会交往障碍、特殊感官功能障碍(盲、聋)、孤独症谱系障碍等。

在平日的生活中,宝爸宝妈需要细心观察宝宝在平时是否出现以下这些情况:
☆宝宝不容易睡着,对噪声易惊,或者睡觉时间明显多于同月龄的宝宝,特别静。

 ☆宝宝早期喂养困难,喝奶有呛咳,吸吮无力,有流涎
 ☆6周龄时对声音、视觉刺激没有反应

 ☆3月龄时宝宝喝奶时与妈妈无对视,不会微笑,对抚育者的脸没有反应

 ☆4-6月龄仍拇指内收,不能主动打开;4-5月后见物体仍不会伸手去抓

 ☆6月龄时头仍抬不稳,当你把宝宝从仰卧位抱起来时宝宝头后仰,不能跟随身体一起起来;宝宝的身体总是松软无力,将宝宝从俯卧位环抱腹部抱起时,宝宝呈倒U型姿势

 ☆9月龄时不能独坐,18月龄不会走路,走路总是脚尖先着地,2岁时不会跑

 ☆18月龄不会说单字,2岁时不会跑,不能说词语
 ☆宝宝身体发紧,抱着的时候宝宝喜欢向后打挺
 ☆宝宝头围过大或过小,头喜后仰


    智力障碍,原称“精神发育迟滞”

2013年美国DSM-5诊断标准不再使用“精神发育迟滞”这一诊断名称,并规定在5岁以下儿童使用全面发育迟缓这一名称,5岁以上才诊断智力障碍。

目前约50%的智力障碍患儿可明确病因

一般来说,非遗传因素占20%,包括围产期感染、外伤、缺氧、产后营养不良以及滥用药物等。

遗传因素则包括各类染色体结构和(或)数目异常、单基因或多基因异常、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等,在中重度智力障碍者中居多。

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,它是孩子在发育过程出现的障碍,包括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上的缺陷,表现在概念、社交和实用的领域中。

它常共患孤独症谱系障碍或者注意缺陷多动等多种精神行为障碍。

非遗传因素对轻度的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影响大。

智力障碍在一般人群中的总体患病率约1%,严重智力障碍的患病率约6‰,在年龄<5岁的儿童中,全面发育迟缓的患病率不详。需要注意的是,并非所有全面发育迟缓患儿日后均会发展为智力障碍。

全面发育迟缓是一种暂时性的、症状描述性诊断。它专用于小于5岁的儿童,他们在至少在2个能区(运动、语言、认知、社会交流和社会适应等)未达到预期的发育水平(发育落后同龄孩子两个月以上),且无法接受系统性智力功能评估。

孩子小于5岁的时候,一般不直接诊断为智力障碍。大于5岁的儿童可以直接诊断智力障碍。

全面发育迟缓根据发育落后领域的不同,可分为运动发育落后、语言发育落后、认知发育落后、社会适应能力落后等的任意组合或同时出现。临床类型不同,相应的治疗方案及预后也会有所不同。

智力障碍儿童除有智力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外,中度、重度、极重度者还往往伴有躯体异常表现或体征,如:

生长发育迟缓或体格发育落后、特殊面征、皮肤和毛发异常、头颅骨形态异常、运动发育落后、先天畸形、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、癫痫、学习困难等。

智力障碍越严重,这些相关的躯体障碍的比例就越高。

    孩子有希望治愈吗?

目前来说,针对不同的情况治疗主要有两个方向。

1、病因治疗
确诊病因的智力障碍或者发育迟缓患儿,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、苯丙酮尿症、内分泌或遗产代谢性疾病等,应尽早采用激素替代或特殊饮食疗法,这对改善预后非常关键。如合并其他疾病,包括中毒、营养不良、听力及视力障碍等,则应及时矫治。

2、早期干预
目前大部分患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。但是可以通过早期的筛查、诊断,及早地发现问题,进行早期干预,由专业人员指导进行康复训练。

如果能够对孩子实施早期干预、教育支援、康复训练等措施,将会对孩子的智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起到关键性的作用,3岁以前康复效果最佳。